203783 (2)
任何的新科技、新產品,都必須要經得起科學的檢驗,才能真正贏得長久信任。Unsplash by Hans Reniers

近年來,「外泌體」不僅逐漸從大家以為的「細胞廢棄物」中走出,成為再生醫學、腫瘤診斷以及醫美產品的焦點。然而,這個2025年名聲鵲起的生技新趨勢,會不會只是一時的風潮,轉眼間就變成泡沫了?甚至恐怕還有安全疑慮?


當一項科技從實驗室走入市場,本應是人類智慧的一大進步。然而,這些年來,我愈來愈發現,很多所謂的「突破性科技」,往往先成為行銷話術,遠遠走在科學驗證之前。

這兩年來,「外泌體」與「幹細胞」成了美容與醫學領域的熱門名詞。市場上充斥著標榜這些成分,能促進生髮、煥膚、抗老的產品,甚至以「全球首創」或「生物科技突破」來包裝。消費者被華麗的宣傳所吸引,產品價格不斷攀升,投資者也紛紛搶進這看似美好的藍海市場。

表面上,這是科技與美容交會的良機;實際上,我看到的,是一股未經足夠驗證的推波助瀾,正在醞釀著市場混亂與誤導風險。

外泌體,不該只是行銷口號

外泌體確實有其潛力,做為細胞間的重要訊息傳遞媒介,它含有多種生物活性分子。但我必須指出一個基本事實——即使是最前瞻的科技,也有其限制與邊界。

目前的研究普遍指出,外泌體在細胞間傳遞與再生醫學領域確實展現潛力,然而,用於皮膚塗抹或頭皮塗抹的療效,目前仍停留在早期研究階段。

最近有專家對「外泌體用於皮膚療效」提出一針見血的評論。他指出,目前真正成功的外泌體公司幾乎為零,能商業化的多停留在安全性及行銷層面,療效部分缺乏科學實證支持。他更進一步表示,若外泌體直接塗抹在皮膚上,真能產生滲透至細胞的效果,那已超出目前細胞生物學的認知,甚至該擔心的不是「效果」,而是「毒性」。我對此深有同感。

《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》就曾指出,外泌體應用在護膚產品中,缺乏標準化提取技術與臨床實證。另一本期刊《Frontiers in Medicine》也強調,外泌體的來源穩定性、滲透能力與人體反應仍存在不確定性。
市面上有些產品無法說明其外泌體的真實來源,也未提供科學數據佐證功效,有些甚至讓消費者誤以為外泌體是萬靈丹。在技術尚未成熟、法規尚未健全的此時,這樣的風氣值得每位產業工作者深思。

從幹細胞到外泌體,重複的行銷劇本

回顧歷史,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模式的重複性。不久前,市場曾掀起「幹細胞護膚品」熱潮,各種宣稱能「喚醒肌膚再生力」的產品充斥市場。如今,外泌體不過是換了一個更精巧、更具科學感的名詞,演著相同的劇本:用高科技術語建構神話,以模糊的成分來源迴避監管,藉由誇大的療效,掩蓋實際功效的局限。

外泌體在醫療領域的真正潛力,應在疾病檢測、預後與做為藥物載體等方向,而非目前市面上宣稱的「皮膚再生」「抗老化」「促進生髮」。這些行銷手法讓我想起當年「幹細胞護膚品」的炒作套路,同樣被包裝成看似高端的生技黑科技,搭配華麗詞彙來吸引消費者。

將複雜的細胞生物學簡化為「塗抹就能生髮」「外用就能逆齡」的行銷訴求,不只是對科學的不尊重,更是對消費者智慧的低估。當我們宣稱一項技術能帶來超越生物學原理的效果時,我們是否已經從科學的理性世界,滑入了一種現代迷思?

監管與安全的警訊

美國FDA與英國政府已針對未經許可的外泌體產品發出明確警告,指出其中潛藏的安全風險與疾病傳播隱憂。美國FDA明確表示,這些產品可能構成未經批准的藥品。同時,英國已禁止使用人源性外泌體於美容產品中,並警告這些產品可能帶有疾病傳播的風險。

多篇專業評論指出,儘管外泌體在皮膚修復和細胞再生方面被廣泛宣傳,但目前缺乏充分的科學研究支持其療效。專家建議消費者在更多研究和監管出現之前,對這些產品保持謹慎態度。

當國際社會已高度關注這個議題,台灣市場卻在行銷與社群話術的推波助瀾下,快速擴張,甚至結合募資、加盟等模式,將未經科學驗證的產品大量推入消費者生活中。這種現象若不被正視,將對產業誠信與消費者安全構成長期傷害。

這些不是空穴來風的論調,而是建立在嚴謹科學方法上的警醒,指向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:科學的未來性與市場當下性之間,存在著一道尚未跨越的鴻溝。

寧可慢一步,也不願誤導半步

做為投入永續與綠色研發20年的企業創辦人,我深知真正的創新需要時間沉澱、失敗累積,以及不斷自省的勇氣。在追求突破的道路上,「等待」有時比「超前」更需要智慧。

我相信科技應為人類與環境帶來正向改變,而非成為包裝用的名詞。真正的創新必須經得起驗證,能被追溯,也必須符合倫理與永續原則。

我們對新技術保持開放,也正觀察外泌體在頭皮與肌膚保養的潛在應用。但我們更重視:

成分來源是否清楚?

製程是否合規、安全?

功效是否具實證支持?

消費者是否能安心使用?

在答案尚未明確前,我們選擇不貿然使用,而是持續以科學為本,選擇真正值得信任的活性成分來打造產品。

我常對團隊說:「寧可在真相面前慢一步,也不願在幻象中領先半步。」

我們相信,唯有經得起科學檢驗的產品,才能真正贏得長久信任。同樣,我們也坦然告訴消費者,我們尚未將外泌體技術應用於產品,正因為我們對科學的尊重高於對市場風潮的追逐。

值得我們共同思考的問題

在此,我不僅提出觀點,也拋出幾個值得產官學思考的關鍵問題:

現有法規是否足以應對外泌體、幹細胞等高風險成分進入保養品領域?

是否應比照食品與藥品的標準,限制「療效性用語」在未實證產品上的使用?

當募資、加盟與醫療邊緣產品結合時,誰來確保消費者與投資人的知情權?

我們想成為哪一種產業?是喊話術、賣夢想的產業?還是用證據說話、為信任負責的產業?

這些問題或許沒有立即的答案,但如果我們願意正視,台灣或許能在亞洲生技與美妝領域中,走出一條誠實、有倫理的創新之路。

真相比風潮更重要:為什麼我們選擇等待

消費者有權獲得真實、透明、以科學為基礎的資訊。我認為,與其投入大量資源在行銷包裝與炒作話術上,更應回歸科學證據為產品的核心價值。

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,真相往往隱匿於喧囂之後。做為品牌創辦人,我們的責任不僅是提供產品,更是守護那些看不見的科學準則與倫理底線。唯有如此,我們才能共同建立一個既有創新活力,又不失科學謹慎的產業環境,一個值得我們為之努力一生的事業。

外泌體的未來或許值得期待,但在那之前,我們更應堅持一條誠實、負責、可驗證的道路,也是我們對每一位消費者最基本的尊重。

身為這個產業的一份子,我們選擇站在科學這一邊,也站在消費者信任的那一邊。因為,我們相信真正的創新,不該繞過證據,更不該背離誠信。

保養品不僅滋養肌膚,更應滋養信任。這是我的信念,也是我不變的承諾。

(作者為歐萊德創辦人/董事長暨執行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