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3-29

綠色經濟新物種,你跟上了嗎?

倘若數位轉型帶來新的經濟物種是比特幣、NFT與元宇宙,那什麼是綠色經濟的新物種?「碳權」就是其一。

當一夕致富的NFT案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我緊盯著螢幕上碳權的曲線圖,它以10倍的漲幅氣勢,在全球品牌前仆後繼應允碳中和之際,企業友人正等待我告知,如何用碳權來做避險與投資。 

相較於虛擬經濟建構在交易雙方對物件當下的價值信任,不可測的漲跌可能帶來泡沫化的疑慮時,碳權正悄悄地以不可逆的直線趨勢快速成長,關鍵在於氣候緊急時代已儼然成真。

塑膠吸管產業一夜之間下架為企業帶來警訊,說明產品消失並非使用者不喜歡,而是客戶定義正在擴大,除了滿足消費者,還必須同時維護大自然生態,才能符合當今ESG企業永續經營的基本標準。

特斯拉與GOGORO、FOODPANDA最大差異在碳權   

綠色經濟轉型衍伸出「碳權」,透過碳的總量管制,設定碳額度,將抽象的環境概念轉化成經濟上可具體定價的金融商品,超標排放溫室氣體的業者,就可向減碳有成的業者購買碳權,進行碳排放交易,來完成減碳目標。

馬斯克是其中的箇中高手。他善用碳額度的「碳權交易」收入度過前端高成本的綠色投資期,2020年首度轉虧為盈,其電動車本業虧損8.59億美元,

碳權交易獲利卻高達15.8億美元,特斯拉首次年度獲利來自碳權交易,股價一飛沖天,造就出新的全球首富。

反觀台灣,Gogoro於2011年創辦以來,以永續移動及能源服務為企業願景與核心價值,持續獲得政府的高額補助,逐步在台灣站穩電動機車市場,並於去年打入全球機車三大市場。試想,Gogoro如果可以獲得碳額度碳權,企業的自主經營可期,減碳轉化為具體價值,競爭力將大為不同,國際市場的拓展將更加迅速。

此外,近年興起的外送平台,若能計算一趟車程下來送達人次所減少的碳足跡,換算成碳權,就可為企業帶來減碳的額外收益。

圖/2020年特斯拉首次年度獲利來自碳權交易,股價一飛沖天。圖片來自unsplash

台灣碳交易機制必須儘速建立

我在去年COP26「零碳經濟」大會主題中,提出環保是可以透過經濟手段來解決的,尤其是對碳權的開發。

回國後於多場受邀演講中不斷呼籲,政府學界逐漸意識CBAM歐盟關稅開徵在即,必須重新對台灣整體碳排放量進行總量管制,終於在去年10月進行《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》的修訂,並預計於2022年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。

圖/現今企業除了滿足消費者外,還必須維護大自然生態,才能符合ESG標準。圖片來自shutterstock

然而研究發現,即使我們達到新修訂的溫管法所設定的長期目標,到了2050年,相較全球積極減碳目標,我們仍有133百萬公噸二氧化碳淨排放量的落差。

碳交易得以成立,國家必須先有碳排總量管制基準,建立方法學,企業開始進行排碳數據管理、加入SBTi (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)以落實減碳目標,制定碳定價,同時進行TCFD (氣候相關財務揭露)、SROI (社會投資報酬率)、CROI (碳投資報酬率)等企業永續管理。

此外,我們還可以積極開發大自然森林、海洋與土壤累積的碳匯轉換成碳權,成立碳權交易所,來全面提升國家與產業整體的綠色競爭力。 

未來企業都是社會企業

2006年,我預言「全球品牌都會變綠,遲早而已」。當今,我更可預見「未來企業都是社會企業」,企業創造「股東最大利益」的定義必須改變,企業經營目的需要擴展到創造「社會利益」與「環境利益」層次。

圖/全球品牌都會變綠,遲早而已,僅為情境配圖。圖片來自shutterstock

在最近令人心痛的俄烏戰爭中,我們發現,在面對公平正義的抉擇時,企業必須勇於迅速表達社會價值主張,過慢的應變,都將對企業形象與利益造成巨大的損失。 

開發碳權,讓減碳變成企業的優勢與競爭力 

環境成本與氣候成本都是企業成本的一部分。在全球政府與品牌紛紛喊出零碳承諾時,透過碳權的抵減,將是企業前往淨零碳排的路徑。

現在開始,您可選定公司一個產品或服務,著手進行碳足跡盤查,找出排碳熱點,擬定碳減量策略,落實減碳計畫提出盤查報告書,最後透過碳權抵換,經由第三方驗證完成碳中和,預計可在2025年完成企業第一個碳中和產品,完備企業第二成長曲線與強大的綠色競爭力。

遠見華人 精英論壇 : 綠色經濟新物種,你跟上了嗎?

文/葛望平